2008年6月4日

如果 感官之旅 香水 對話

徐四金和黛安艾克曼,兩個人幾乎沒有相似處,除非問「誰是當今最懂氣味的作家?」答案才可能把他們放在一起。

徐四金Patrick Suskind,德國慕尼黑大學歷史系畢業,卻以寫作劇本為業。讓他聲名鵲起的驚人之作《香水》小說Perfume: A Story Of Murderer,用氣味薰迷了42個國家、1500萬冊的讀者。

《香水》的主角葛奴乙,生下來身上就沒有味道,似乎連帶沒有「人性氣息」。他的父母、及日後收留葛奴乙的人,都沒有善終。這個怪人嗅覺異常敏銳,聞得出各種香臭異味最細微的組合,他徒手調配出一份高貴香水,因而從皮革染廠的學徒轉進香料店。但自從被一名少女身上的幽香吸引,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永久保存那種香味,連續謀殺了二十多名少女…。

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獲得康乃爾大學文學博士後,30年寫作不輟。除了童書、詩作,她寫得最多的都是非小說類,主題包括愛、花園、戰爭…。艾克曼對嗅覺的廣泛搜集,則收藏在《感官之旅》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 中。

這一部關於感官知覺的經典,出現於天文地理資訊一網打盡的網路萌發初期,但至今仍難被取代。不僅因為艾克曼用自己的經歷見聞,鋪陳聲色嗅味膚觸等感知,更大一部分,要歸功艾克曼詩般的語言風格,《感官》的魅力,也從五官五味的智性嚴謹描述,擴充渲染,傳達給讀者高度官能享受。

像我這樣寫過《愛戀芳香》的作者,對花卉植物萃取精華的源流發展,尚有些許認知,讀到葛奴乙憑著嗅覺,抓出各種香料原材、黃金一樣貴重的香精油,隨機配出高雅悅人的香水、香粉、乳液、香皂、薰香劑…一款款芳香獨具、甚為個人量身訂做的新穎香味,泉湧而出,驚嘆之餘,更加好奇,色想形味身識,當初徐四金何以選擇最難由文字具體表現的氣味,做為小說主幹?葛奴乙製造出香氣世界,是因徐四金原本真是一位香氛「達人」?

可惜徐四金鮮少公開交際受訪,否則以艾克曼的研究精神,即便只化為幾頁或幾行文字的內容,她也四處旅行訪查──同時滿足自己感官的探奇──艾克曼可能會為<嗅覺>的精彩篇章,如「沉默無語的知覺」「成桶的光線」「氣昧的偽裝」,再為徐四金加上一篇「愛煞《香水》的芳蹤」?

他們或許會談到,《香水》的一開場,18世紀的巴黎城市充斥難以消化的惡氣、談到人為製造和大自然混和的各種味道、談到葛奴乙被捕受審,因調配出「激發人性湧現大愛慈善悔懺」的氣味,而當場獲釋──或許,艾克曼會拿出科學證據,質疑這種氣息存在的可能性。

也許,艾克曼根本就從角色塑造挑戰徐四金:「葛奴乙走入市集人群,沒有人對他留下印象,只因他身上沒有氣味。但是,徐四金先生,即使我們喪失嗅覺,仍舊能辨識形貌、動作,對體溫、重量有所感受。這些感知,存在於我們的記憶中,甚至比其他認知還要持久… 」

徐四金的回答,或許會很簡單:「艾克曼女士,不知道『想像』的對應位置,在感官地圖中,座標為何?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