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25日

笑與淚之間,有顆不忍心

《我的心肝阿母》       文/陳映霞

這年頭,隨時可聽見為人父母者大唱「孝子經」,為了心肝寶貝忍辱負重還自得其樂,聽得旁人莫不肅然起敬;然而,此時若有人說起「家有一老」,只見原先的慈眉善目登時走樣,大夥競相訴起那些「老番顛」的種種不合作、不體貼、不識相、不講理之言行舉止,總之,天下就是有「不是」的父母,並不是大家不想做孝子。

此時此景,如果有人拿出《我的心肝阿母》,隨手翻出幾件阿母的言行舉止,對照著作者張輝誠的應對之道,誰還敢說自己做不成真正的孝子呢?

我的母親年近八十,這兩年我專心在家照顧她。除了老是忘東忘西,我母親大至上是個和善體貼的人。即便如此,我都還常唸起難經苦經,直到讀過《我的心肝阿母》,我才發現,人家的阿母那樣「番顛」,做兒子的卻欣然侍奉,離苦得樂,我有母若寶,卻迭生怨尤,豈不「暴殄天物」,該下十八層地獄了。

心肝阿母七十歲,目不識丁,連數數都不會,但脾氣暴烈、性情乖張,喜與人爭辯、碎唸不休。在鄉下做小姐時,聲名傳得鄰村近鎮聞之色變,拖到廿六歲,才勉強嫁了四十五歲的窮外省退役兵。婚後性情變本加厲,不但難與鄰里親友和睦共處,而且在家更常以天地變色、歲月驚恐之勢相夫教子。臨老夫死依子,三餐無肉不歡,兩日零用一千;才住了半年,衣服就買得衣櫃爆滿;逢假日就想逛遊大台北,上醫院就「我父我母」高調哀嚎;徒手抓蟑螂,必捏之碎之,恨聲連連;扔垃圾則秉鄉間舊習,公園牆角四處遊擊。

有母若是,做兒子的要是抱怨兩句,真乃天經地義,但張輝誠卻說,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他也是從《難經》唸起,苦苦參修,方才漸入《易經》。這本書記載了他的參修之路,有他與阿母的日常之旅、夜市人生,有他為阿母買內衣、治隱疾的銘心記事,有他帶著阿母手牽著手周遊外食、歡度年節的體貼心情,更有阿母在外吵嘴鬥事後,他卻得低頭賠罪,還討來人家一頓讀到博士做了老師結果連自己的阿母都教不好的訓。沒錯,就是這樣的阿母,讓兒子在笑與淚之間寫成了這本開心之書。

有人問張輝誠,照顧老人家的最大收穫是什麼?他說,沒有遺憾。即使是這樣一個上醫院得連哄帶騙、出門玩要隨時找廁所,既不擅治菜、又有神經質潔癖難以相處的阿母,他只謙稱自己在孝順上僅做到一點點開端,就是孟子說的「不忍心」而已。殊不知這「不忍心」乃是從人性中千錘百煉所得,張輝誠以不忍心成就心肝阿母,讀者也因不忍心回頭看見了自家如有一寶的老人。

沒有留言: